t82756

这次咱们国家在芯片上的新规,真是下了狠手,直接给美国半导体产业来了记重拳。 新

这次咱们国家在芯片上的新规,真是下了狠手,直接给美国半导体产业来了记重拳。

新规里说得明明白白,严查芯片生产地,不管这芯片在哪个国家包装打扮,只要骨子里是美国产的,想进中国市场就得交 125% 的税。

这一下可把美国芯片的价格抬得老高,原本几十块的芯片,这么一折腾价格直接翻倍还多,给咱们国内的芯片企业腾出了好大一块市场。

过去美国总爱玩些小聪明,搞 “离岸组装” 的把戏。

就拿德州仪器的模拟芯片来说,设计在得州,晶圆流片放在新加坡,最后封装环节搁在菲律宾,他们就想靠着这套流程,把芯片说成是东南亚产的,好钻空子享受低关税。

可现在中国海关不吃这一套了,直接卡死了源头 —— 流片地在哪,就算哪的产地。

新加坡的晶圆厂用的是美国应用材料的设备,EDA 软件也来自美国的 Cadence,明摆着就是美国血统,关税该多少就得多少,一点含糊不得。

这新规一出来,美国芯片企业可就慌了神。

德州仪器更惨,他们在马来西亚的封装厂原本承担着全球六成的产能,现在中国客户都开始转向中芯国际,订单量肉眼可见地往下掉。

美国那边也不甘心,想着把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,躲开这高关税。

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?

美国商务部原本指望靠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,把台积电、三星的产能拉回本土,结果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工厂投产都半年了,良率还不到 60%,成本比台湾厂高出四成,根本不划算。

想把产能转到印度、越南这些所谓的 “盟友” 那,更是难上加难。

印度喊了五年的半导体计划,到现在连个像模像样的晶圆厂都没建起来;

越南倒是有三星的封装厂,可他们连 0.1% 的芯片设计能力都没有,原材料还得从美国进口,到头来还是绕不开 “美国血统”,中国海关的新规就像道铁闸,不管怎么包装,只要根在美国,就别想蒙混过关。

这边美国企业焦头烂额,那边中国芯片企业却迎来了春天。龙芯 3C6000 处理器刚一发布,就拿到了政府部门 500 万台的订单。

飞腾公司的笔记本 CPU 芯片,性能都赶上英特尔 i5-1240P 了,价格却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,性价比一下子就凸显出来。

中芯国际也给力,28nm 工艺的良率稳定在 95%,已经开始给华为代工新一代的麒麟芯片,产能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。

市场数据也能说明问题,2024 年上半年,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降了 18%,可国产设备的采购量却涨了 47%。

长江存储的 192 层 NAND 闪存还进了苹果的供应链,硬生生从三星、美光手里抢下 12% 的市场份额。

这背后其实就是中美在科技产业链上的较劲,美国想卡咱们脖子,咱们就用自己的办法破局,一步步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。

总之,这新规就是给美国芯片上了道紧箍咒,也让咱们国内企业有了更多成长的机会。

接下来就看美国还能想出什么招,咱们又能怎么接招了,这科技产业链上的博弈,怕是还有得热闹看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