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82756

1945年,一名日军少将到前线督战,正当他的副官向他敬礼的时候,3颗子弹直直地朝

1945年,一名日军少将到前线督战,正当他的副官向他敬礼的时候,3颗子弹直直地朝他迎面飞去,最后正中额头,当场身亡。原来,是八路军的神枪手,送他上了路。 吉川资,1890年12月30日出生于日本山口县,出身军人世家,从小接受武士道教育,立志在军中建功立业。1908年,他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,1912年以步兵科毕业,获少尉军衔,开启军旅生涯。1910年代,他历任连队指挥官,参与多次军事演习,积累实战经验。1930年代,他晋升中佐,担任联队参谋,参与侵华战争的筹备工作。1939年,他以大佐军衔调往中国,担任步兵第233联队长,隶属第33师团,参与宜昌、汉水、长沙等战役。他的部队以残暴著称,屠杀平民,焚毁村庄,犯下累累罪行。1941年,他调回日本担任军事教官,1945年初晋升少将,重返山东战场,担任第53旅团长,隶属第59师团,继续执行扫荡任务。 吉川资在华期间,手段极其残忍。他下令使用毒气弹攻击军民,违反国际公约,造成大量伤亡。他还命令部队污染水源,引发霍乱疫情,导致无数百姓因高烧、腹泻而死。更令人发指的是,他强迫无辜平民充当人肉盾牌,探查地雷,完全漠视生命。这些暴行让他恶名昭著,八路军鲁中军区将其列为重点打击目标,决心除掉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侵略者。 1945年5月,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,欧洲战场的德军已投降,但山东地区的日军仍在负隅顽抗。吉川资率第53旅团执行“秀岭一号作战”,试图围剿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。5月6日,他的部队进犯博山、沂水一带,目标是清剿新泰、蒙阴的抗日武装。八路军二团三营获悉敌情,迅速制定伏击计划。他们主动撤出南麻悦村,制造战力薄弱的假象,诱使吉川资误判形势,率部追击至石桥地区。八路军选择石桥北山345.6高地作为伏击点,这里地势险要,公路与河道交汇,易于隐蔽和突袭。 5月6日晚,八路军侦察员潜入石桥附近,确认敌军番号和行军路线。他们发现吉川资亲率400余日军和600余伪军,沿博沂路向石桥推进。八路军连夜部署,19名神枪手埋伏在高地南坡,配备精准步枪,随时待命。两挺重机枪和三挺轻机枪分置阵地两翼,数百名战士分散布防,准备全面出击。5月7日清晨,吉川资率部抵达石桥村外,因前日轻松占领南麻悦村,他志得意满,决定亲自视察前线,并下令与部下合影以纪念胜利。 吉川资站在空地上,整理军服,等待副官冈田敬礼。就在副官举手敬礼的瞬间,八路军神枪手扣动扳机,三颗子弹几乎同时射出,精准击中吉川资的额头。他当场倒地,鲜血染红地面,军帽滑落一旁。副官冈田试图上前搀扶,也被子弹击倒。枪声打破清晨的寂静,日军士兵猝不及防,陷入混乱。八路军随即发动全面攻击,重机枪和步枪齐射,子弹如雨点般倾泻。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,硝烟弥漫。日军试图依托附近土坡抵抗,但八路军早已封锁退路,从两翼包抄,切断敌军后路。 战斗持续约半小时,八路军接连攻克日军四个防御点,歼灭日军200余人,伪军400余人,缴获战马62匹、步枪百余支及大量弹药。日军士气崩溃,残部四散逃窜,吉川资的尸体被拖走。八路军因未找到遗体,暂时无法确认是否击毙高级将领。战斗中,八路军以少胜多,展现了高超的战术素养和精准的打击能力,石桥伏击战成为抗战史上一次经典的狙击行动。 战后,八路军通过审讯日军战俘和查阅缴获资料,确认吉川资在石桥伏击战中被击毙。1945年8月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山东地区的八路军趁势发起反攻,歼灭日伪军5000余人,彻底粉碎“秀岭一号作战”。日军第59师团长藤田茂在战俘供述中证实,吉川资头部中弹,当场死亡。日本大本营事后追授其为中将,但这无法掩盖他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。石桥伏击战的胜利,不仅重创日军第53旅团,还为鲁中地区的解放奠定了基础,成为抗战史上八路军击毙日军将级军官的经典战例之一。